English

学术著作应有的规范

1999-04-28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方国桢 我有话说

多出书,出好书,多读书,读好书,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,但与此同时要相应地提倡有关专业的专家、读者写书评,才能促使著作质量提高,导读方向正确。一般人可能认为评别人的论著不如集中时间、精力写自己的论著,以致呈现出书多、评论少的状况。其实编著与评论二者应相辅相成。此外,存在的另一种现象是一本书出版前后,只说好不说歹,或相反因为存在某些缺点就只说歹完全不肯定其中有益的一面,这两种倾向都应避免。实事求是、公正评价才有彼此促进、鼓舞的作用。

由赵新先生编著、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《中药注射剂》一书,选题很好,内容也丰富,有理论、有实际,它既不是未经作者或其研究、生产集体实践过的、单纯的文献汇编,也不是仅叙述事实而不涉及原理的操作规程;且涉及的方面十分广泛、叙述也系统化;其中不乏作者及其研究集体自己工作的总结,应当说是一本有价值的书,但是由于书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,致使它应有的价值大大降低。以下略举数例。

1、此书中未引用任何参考文献,这种作法很不妥当。其危害有好几点:(1)易使人误认为书中内容(包括基础知识、各项操作的原理及手续)全是作者一人的见解,客观上似向人表明作者(编著者)不需要向别人学习,只有读者向编著者学习的必要。(2)由于不引参考文献,编著者自己失去再次认真审核自己编著的每一处内容可靠性的机会,增加了疏漏和错误的可能性。(3)读者(特别是一般读者)难于辨认书中每一内容的可靠程度,反倒在客观上降低了此书的可信度。(4)读者(尤其是同行或相邻专业的工作者)要想进一步改进书中的制备或测试方法或创建更好的新方法时,增大了难度和重新追根溯源的工作量,这对科学进一步发展不利。(5)由于各种注射剂的制法、测定方法均无原始文献作依据,甚至也无具体原理的叙述,只留下操作手续,这样客观上培养或暗示读者对编著者的盲从,试图树立编著者个人的权威性,其实反倒说明编著者至少在这本书中体现出其治学尚欠严谨。

正确的作法应当是:对引用他人的成果,指出原始文献;对编著者自己的成果,也引出原始(例如已发表之论文或出版的著作,后两者中都应有原始实验数据和图形来支持其结论和操作手续)。国际上凡有质量的论文、著作(包括编著作品)都引有大量参考文献。我认为那既是对前人劳动的尊重,也可帮助作者自己审视本论著有无错误,以便在发表和出版前及时和尽量消除(尽管可能仍还有错,但那就是难免和可谅的了),还提高了本论(著)的可信度。国内出版的著作不引参考文献者并非仅此一本,其理由有的是“减轻读者购书的经济负担”,有的是“本书仅是中级读物,不是学术著作”,实则是不同形式的借口而已,深层的原因是作(编、著)者不愿花费劳动去一一查对原出处,或者试图置读者于半无知状况,不肯把“底”交给读者。因此,这种作法很不宜提倡,而应共同抵制和纠正。

2、叙述中的“硬伤”也为数不少:

(1)第20-21页中,苯酚不能被称为酚甙,反之,酚甙的结构式不能以苯酚的结构式来代表,这是两种不同之物。

(2)第25页倒数10-11行中,“极性基团(如羟基、羧基等)越多,在水中的溶解度则越大”,其实,磺酸基是远比羟基、羧基更强得多的极性基、亲水基;此外,氨基也是很常见的极性基、亲水基。同页第13-14行“有机酸……一般与K+、Na+、Ca2+结合成盐”一句不妥。因为它们的钾盐、钠盐在水中是可离解的,不是分子型或沉淀或络合物。

(3)第72页的反应式不正确,不能将溶液中的硝酸银写成AgNO3一种分子,只能写成Ag+和CI-两种离子,该反应式的正确写法应为:

Ag++CI-→AgCI↓

(4)第117页的反应式中,有K+、Na+阳离子,却无阴离子与其平衡,怎么通呢?

(5)第146页第17行“一部分含有皂甙、蒽醌、蒽酚、酚类”欠妥,因为蒽酚也是酚,在蒽酚之后再写一个酚类就不通,就混乱了。应将该处的“酚类”改为“其他酚类”这样就正确。

(6)第150页的结构式中两处发生严重错误。(原稿中附有这两处错误,因排版所限无法刊出——编者注)

这本书涉及面宽,出版前若多委托几位不同专业的专家,包括中医、中药、有机化学、分析化学的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看过,错误会更减少,质量会更高。一个作者有决心,、有魄力独立一人系统地写成涉及面广的学术著作,应受鼓励和称赞,但由于一个作者即使一专多能,也只是相对而言,事实上不可能样样精通,因此,多请教几位邻近领域专家,不要过份自信乃是必要的。

(作者为四川大学分析化学教授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